今晚联播头条是她!【温暖的回响】:让文化遗产“守得住”“活起来”
“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,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。”“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,不能过度商业化,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。”这是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,对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的谆谆嘱托。牢记嘱托,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,让文化遗产“守得住”“活起来”,云冈石窟文物工作者们做着不懈的努力。
六月的云冈,草木葱茏。一个多月前的5月11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实地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,一路凝视、一路叮咛,让文物工作者们倍感温暖、备受鼓舞。
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 张焯:
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足足视察了70分钟。他讲云冈的保护一定要深入,他说你们现在已经做得很不错了,但是要继续努力。听到这么亲切的话语、谆谆的教诲,我们心里倍感亲切,一股热潮涌入心头。
初夏时节正是对洞窟进行保养修复的好时候。在今年八个月的户外工作中,云冈石窟的保护者们将加紧完成第11至第13窟的日常保养等九项具体工作。
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闫宏彬:
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历史文化情怀,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工作,(使石窟)达到长久保存的目的。
在保护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,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。6月12日全球首例可移动的3D打印复制云冈洞窟在浙江大学艺术博物馆亮相,古老的云冈石窟走出大同,迈出了“行走”世界的历史性一步。
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 宁波:
我们用了八个集装箱,把它们完整的一块块装起来,110块,2米见方的积木块。最后拼成一个完整的石窟。这也是世界首次这么大的洞窟,以这么一种方式搬到异地去展览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要“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”。从山西到浙江,云冈石窟为此已经准备了四年,并创造了多项“第一”:拍摄了55680张照片,创造了数字化采集领域的高点;按古法用矿物颜料为900多平方米的复制窟上色,色彩还原度达到95%以上;首次创新采用从上向下“积木式”安装,实现三维重建误差小于2毫米的高精度。众多创记录的数据,成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最新成果。
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 宁波:
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看完石窟之后,连说了两次,保护第一,保护第一。我们应该继续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,与更多的高校开展联合攻关,抓紧把我们的石窟全部完成数字化采集。
系统的保护离不开系统的研究。目前,我省正高起点、高标准推进云冈学科体系及云冈学学院建设,打造国内一流、世界知名的“云冈学”中心,加强保护与研究。
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 张焯:
云冈的研究,我觉得和云冈的保护一样,没有尽头。
如今的云冈正在文物保护、景区建设、学术研究、对外宣传、服务游客等方面全方位发力。在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“2020年5月5A景区品牌100强榜单”中,云冈石窟景区名列第三,是近年来名次最靠前的一次。
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 张焯:
我们希望云冈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有世界水平。我们要让云岗培养出大国工匠,由此带动大同和山西的旅游发展,带动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与继承。
推荐阅读